金属复合材料应用趋势
金属复合材料技术可以发挥组元材料各自的优势,实现各组元材料资源的较优配置,节约贵重金属材料,实现单一金属不能满足的性能要求,它既可以替代进口并填补国内空白,又具有广阔应用范围,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容易获得方方面面的扶持和帮助。如发展不锈钢复合材料就一直是国家**、科技部积极支持、倡导的高科技项目。
由于异质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功能化和较低的成本及应用范围广泛,提高了传统金属复合材料的发展潜力。随着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强,稀有金属复合材料在电力烟气脱硫设备的应用持续增长,同时化工行业的投资国产化程度大大加快,也为稀有金属材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较高的技术壁垒、产业升级的需求拉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金属复合板是在一层金属上覆以另外一种金属的板子,已达到在不降低使用效果(防腐性能、机械强度等)的前提下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效果 [2] 。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新技术、新产业的出现,对具有各种不同性能的工程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单一的金属材料或受自然资源的局限,或因综合性能不足,其应用领域受到较大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复合材料的研制、生产和应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由于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金属复合板材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较大的拓展,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延伸。
1956年美国率先提出金属层压复合的三步工艺,即:表面处理—轧制复合—多层金属复合理论与技术、层状金属复合板生产技术与新工艺退火强化处理,这项技术使双金属室温固相复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前苏联对层压复合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采用轧制法、铸造法、爆炸法等方法生产铝、钛、钢等金属与合金的复合材料,尤其在冷轧复合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
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对复合材料的研究也有相当的水平,其中英国伯明翰大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固相复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
目前,金属复合材料在这些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日本在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十分迅速,近年来已成为从事金属复合研究较多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不锈钢与铝的复合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申请了多项**,尤其在阶梯式加热复合及温轧复合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我国对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主要生产方式有爆炸复合法、爆炸+轧制(冷轧、热轧)复合法、包浇(固-液结合)+轧制复合法等,但在板形、结合质量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有一定的差距。
建筑行业—建筑外墙保温 隔墙 幕墙 屋顶和围护的绝热保温吸音降噪
石化行业—石油、电力、化工行业设备的绝热保温 吸音降噪
工矿行业—工业窑炉 烘箱 大口径储罐及船舶的保温防火等
岩棉制品用途广泛,适用于建筑、石油、电力、冶金、*、交通运输等行业,是管道贮罐、锅炉、烟道、热交换器、风机、车船等工业设备隔热、隔声的理想材料。
复合岩棉板的体系结构:
复合岩棉板的体系结构主要由:粘结层、保温层、抹面层、饰面层及配件组成。
粘接层为建筑归于,是介于底层和面层之间,首要用胶凝材料将上下两层牢牢粘接在一起,其填充物主要来源与无机物。
保温层为避免和削减汽轮机的热量向环境流失,在汽轮机及管道等外外表敷设的保温材料层,其主要填充物为岩棉纤维以及一定量的**物,水分,还有粘合剂等。
饰面层应选用饰面砂浆、点缀灰浆等轻质功能性涂层或有**透气性的水性外墙涂料,这样让复合岩棉板保持了其轻质的特性,也增加了其美观度。
配件主要选用各类涂料,一方面增加复合岩棉板的表面的颜色,让其可以适用于任何环境还有涂料可以一定程度上其到阻燃以及保温的作用。
产品特点:
1、高质**细、渣球含量低、导热系数小。
2、容重密度范围大(60kg—200kg/m³)、规格范围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过标准。
3、绝热性能 绝热性能好是岩棉制品的基本特性,在常温条件下(25℃左右)它们的热导率通常在0.03~0.047W/(moK)之间。
4、燃烧性能 岩棉制品的燃烧性能取决于其中可燃性粘接剂的多少。岩棉本身属无机质硅酸盐纤维,不可燃,在加工成制品的过程中,有时要加入**粘结剂或添加物,这些对制品的燃烧性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5、隔音性能 岩棉制品具有优良的隔音和吸声性能,其吸声机理是这种制品具有多孔性结构,当声波通过时,由于流阻的作用产生摩擦,使声能的一部分为纤维所吸收,阴碍了声波的传递。
6、适用范围广,用于建筑、石油、电力、冶金、纺织、*、交通运输等行业,是管道贮罐、锅炉、烟道、热交换 器、风机、车船等工业设备隔热、隔声的理想材料。
7、因生产规模大、技术好,在国内市场上非常**,特别是大型重点工程,并**国外十几个地区。
规格:1200*600(mm) 1000*630(mm) 厚度:30-100(mm) 容重:60-200kg/m +特殊规格根据要求定做。